当前位置 : 千亿QY88官网  >  政策信息
《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建议》发布

【信息时间:2016-07-21  访问次数:725  】【我要打印】【关闭】

【编者按】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于日前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的建议》。这是整个机械行业在“十三五”时期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新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机械行业历来重视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十二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有效地推动了机械企业强化管理、转型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为保障行业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行业运行持续承压的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十三五”企业管理规划的出台,必将对广大机械企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调整结构提质增效,努力达成“十三五”各项预定目标,发挥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现经授权,《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的建议》在中国机械管理网全文发布,以供业界学习、研究和参考。


关于机械工业“十三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提供机械装备与服务的任务,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建设的加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升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举足轻重。

第一部分:“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形势展望

一、企业管理转型提升,保障行业平稳发展

(一)“十二五”期间行业经济持续得到发展,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2015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8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6万亿元,行业经济总体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主要指标增速持续下行。随着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阶段转变,机械工业的发展已进入增长更趋平缓的新时期。

机械工业企业中,出现不同规模企业分化加强的趋势。中小企业运营发展压力加大,部分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销售额增长缓慢。行业内大型企业相对处于优势地位,2015年,我国机械工业500强单个企业最高收入由2011年的6097亿元上升到11614亿元;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59431亿元提升为80735亿元;利润总额由2011年的4831亿元升至6986亿元;进入世界机械500强的中国企业由2011年的81家(大陆企业71家)增加到104家(大陆企业92家)。

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仍然增长缓慢,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增长水平低于同期销售额的增长水平。

(二)“十二五”期间,机械企业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机械企业积极推进改革与管理优化,从企业结构调整、资产结构优化、技术研发投入多角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第一,企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等新尝试不断推进。很多企业积极构建混合所有制的产权结构,并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还有一些企业面向海内外市场招聘公司总经理,迈出了全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步伐。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积极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机械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并购活动活跃,各类型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对经营业务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企业资产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第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推行着精益生产,基本上形成了5s管理,生产流程得到逐步优化;很多企业能够按照标准和维修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障安全生产;企业比较重视装备的技术提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自动化程度。质量管理也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多数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关注产品的检测与质量改善活动,并通过控制供应商产品质量、加强客户沟通、建立质量激励机制等举措加强企业质量管控。

第三,技术投入方面。近年来,机械行业技术投入比率总体保持增加态势,大型企业在投入比率上多于中小型企业,但从趋势上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小企业的技术投入比率同大型企业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了一批有品牌、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中小企业中也出现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示范性企业。

第四,企业管理得到普遍重视。加强企业管理、通过管理提升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思想,得到了行业内企业的普遍认同。不同规模的企业纷纷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加强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型、小型企业的管理重点仍然集中在产品研发、营销管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大型集团公司则将关注点延伸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和间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知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环节。对企业管理的重视,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

通过优化调整,机械制造企业总体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工作,机械工业企业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也普遍进行了加强管理的各类行动措施,企业管理的作用日益显现,取得了极大成果。尤其大中型企业具有更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更多的资源投入,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提升速度加快。

(三)机械工业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

取得丰厚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内部分企业的管理体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挥作用不到位,存在流于表面的现象;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制度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明显,企业管理的效益和质量亟待加强。

第一,战略管理体系有待健全。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大多注重战术层面的竞争和管理,而忽略战略层面的竞争和管理。在实践中,过于强调具体产品竞争、具体区域拓展,忽视产业链竞争和全局化布局。而在战略制定和落实方面,部分企业存在“战略同质化”现象导致难以落实,或未建立战略执行的保障和监督机制,企业战略没有发挥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关键领域的导向作用。

第二,管控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大型企业的集团化管理,需要在集团战略、集团资源、集团组织、集团供应链、集团品牌等方面形成顶层设计,发挥集团的能量。在多产业大型集团企业中,部分企业面对各重点管理领域和管理环节的管理手段不足,没有建立起与多产业大型集团地位相匹配的管理体系,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企业运营效率不高的局面。

第三,“大质量”运营管理薄弱,对“大质量”观念认识不足。在运营管理上,机械行业部分企业将质量管理固化在产品质量的狭义定义上,但并没有将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贯穿于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工艺策划、采购、生产制造、安装与交付、售后服务等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之中。在实施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全员参与、层层把关的卓越精益“大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没有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的突破口。

第四,企业软实力发展不足。机械行业部分企业在提升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多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组织建设,对于影响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软实力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品牌、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缺少有效的风险管控制度;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需与时俱进,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新的特点,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一)宏观经济的“五新变化”,企业发展环境改变

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向创新驱动转向等三大特征。经济“新常态”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2、国企改革的“新局面”

在经济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总体看,新一轮改革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国资国企双层改革,实行企业功能分类管理,发展多元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包括,建立混合所有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健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等。

3、两化融合的“新工业”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点包括“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而智能制造和循环经济将是新型工业化的两条重要标准与内涵。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机械工业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将极大改变机械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格局。

4、国内区域的“新战略”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国家陆续制定出“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以三大战略为“三个支撑带”,建立起沟通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四大板块”的战略组合,将形成国内区域经济组合发展的新局面。

5、海外经济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机械行业的“四个转变”,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中要求实现机械工业的新型化转型,必须坚持实施四大转变,即“创新驱动转变、竞争优势转变、服务制造转变和绿色制造转变”。

1、创新驱动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世界范围内制造业产业格局产生了巨大改变;传统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机械工业企业必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还要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与机械制造行业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机械工业”等新模式,推动机械企业的转型升级。

2、竞争优势转变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和资源成本不断加大,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固定资产投入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种发展模式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机械工业企业应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制造业主体创新动力。

3、服务制造转变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单纯“生产-销售”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也不利于企业整体收益的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要求企业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生产-销售”的运营模式不断拓展,将企业的盈利点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建立起以增值服务和全寿命周期服务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式的、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模式,实现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双提升。

4、绿色制造转变

伴随着资源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加大,机械企业过去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粗放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在生产技术上,行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综合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生产流程管控,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的单位功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完成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变,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推进绿色制造,还要大力发展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材料和绿色能源等,进而生产出具有绿色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机械工业“创新驱动转变、竞争优势转变、服务制造转变和绿色制造转变”的四大转变,既集中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转变,也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机械工业企业要坚持以创新为根本驱动,推动信息化进程,推动互联网对传统工业模式的改造;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将企业的盈利点延伸至价值链的后端,建立起以增值服务和全寿命周期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推进绿色制造、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最终改变传统机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优化机械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结构,推动机械企业的转型升级。

上一条:江苏购机补贴实施规范有序
下一条:《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实施方案》解读